肾脏具有过滤水分、吸收蛋白质、生成尿液、排出毒素等功能,起到维持水电解质、酸碱度平衡的功效。也正是有了肾脏,人体的环境才能保持正常,身体才能健康。
肾脏对于我们来说是排毒代谢、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,所以肾脏对身体的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,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因为不节制,影响到了肾脏的健康,导致肾透支。
肾透支其实就是肾虚,肾虚的人会出现恶心、腰酸背痛、疲累感,如果出现了肾透支的症状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,很容易危及生命。
![图片[1]-转载 肾透支-猫匿社区](https://contentcenter-drcn.dbankcdn.cn/img/pub_1/Browser_contentImg_1167_8/19/v3/1051167804fa88685e5c5febe0e40b38fde11c4/11133f0a6cd24c218891d265f6781a3d_5_0/hd.webp)
肾好的人,身体往往有这4个特征
皮肤光泽
肾脏能够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及时排出,保持皮肤良好的状态,所以肾脏好的人,皮肤会有光泽度,而那些皮肤灰暗、眼眶发黑的人,还可能是肾功能受损了。
尿液颜色和尿量正常
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,每天的排尿量大约是1~2升,尿液的颜色是无色的或者是浅黄色的,如果发现尿液内存在泡沫或者比较浑浊,很可能是肾功能出现了异常。
精力充沛
肾功能正常时,能够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及时排出,维持内环境的健康状态,整个人会处于放松的状态下,感到精力充沛。
早期身体不浮肿
肾功能异常会导致水液代谢出现问题,大量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,就会蓄积在身体的各个部位,而眼皮和小腿是最容易出现水肿的部位,所以当发现身体长期浮肿难以消退时,要引起警惕了。
“肾透支”的5个信号,你有吗?如果占3条以上,或许应该节制了
当肾透支比较严重时,身体会发出信号来提醒我们,此时要特别注意肾脏的健康状态,一般会有5个比较常见的的“肾透支”信号,如果符合自身的现象超过了三个及以上,或许是在提示你应该节制了。
身体浮肿
很多人在晚上睡觉之前喝了太多水,第2天早上起床后会有身体浮肿的情况,这是正常的浮肿,不用太担心,但如果晚上并没有喝水,第2天还是会身体浮肿,很可能是肾透支引起的。
![图片[2]-转载 肾透支-猫匿社区](https://contentcenter-drcn.dbankcdn.cn/img/pub_1/Browser_contentImg_1167_8/19/v3/1051167804fa88685e5c5febe0e40b38fde11c4/fb91f7f086d640478b322ea1f52d1545_5_1/hd.webp)
频繁脱发
脱发的数量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,就是正常的生理反应,不需要太担心,但是如果脱发的症状很严重,突然出现频繁脱发的话,那么很可能是肾透支造成的。
腰酸背痛
肾脏所处的位置是人体的腰部两侧,肾脏出问题后会拉扯到腰部的神经组织,导致腰酸背痛的症状,但也不是所有的腰酸背痛都是肾透支引起的,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出现腰酸背痛可能是劳累过度造成的。
尿频尿急
健康人白天的排尿次数是8次左右,夜间的排尿次数是0~1次左右,如果排尿量在正常范围内,说明肾脏比较健康,如果出现尿频尿急的情况,很可能是肾透支引起的。
![图片[3]-转载 肾透支-猫匿社区](https://contentcenter-drcn.dbankcdn.cn/img/pub_1/Browser_contentImg_1167_8/19/v3/1051167804fa88685e5c5febe0e40b38fde11c4/61fa1b50e72e461193ca1c9da94bc00a_5_2/hd.webp)
虚弱无力、打瞌睡
男性出现肾透支后,会有浑身乏力,没有精神,经常打瞌睡的症状,即便夜间的睡眠时间非常充足,白天也没有精神,总是想睡觉,那么需要及时调理肾脏了。
日常如何护理肾脏健康?
改掉坏习惯
经常熬夜,憋尿会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,糖尿病会增加糖尿病肾病的风险,而且经常憋尿很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炎症,炎症蔓延至肾脏后,会损害肾脏功能。
饮食调整
想要护理肾脏,应该保持口味清淡,少吃盐,不要暴饮暴食,不要大量喝酒,少吃过度加工的食物和高热量的食物,多喝水,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。
![图片[4]-转载 肾透支-猫匿社区](https://contentcenter-drcn.dbankcdn.cn/img/pub_1/Browser_contentImg_1167_8/19/v3/1051167804fa88685e5c5febe0e40b38fde11c4/5e743ec0bd6c4e07acc36674ea42dc3c_5_3/hd.webp)
避免滥用药物
所有药物都需要经过肾脏来进行代谢,滥用药物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,还会加重肾脏的负担,所以切勿私自用药。
- 来源:杨双医生
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